交替時節,不僅會因溫差變化大而容易生病,還有可能讓心情也染上“感冒”——這是各類精神障礙復發高峰時期,約占全年復發率的65%—70%。問題來了,我們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波動呢?如何掌握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呢?心理行為醫學科的醫生就來給大家做解答。
冬去春來 易擾亂這些物質分泌
抑郁障礙是一種常見、高發的心理疾病,以連續且長期的情緒低落為主要的臨床特征,是現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類型之一,困擾著各類人群。而因抑郁障礙導致的各類自殺、自殘的報道也屢見不鮮。
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,顯示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.8%,其中抑郁癥為3.4%,心境惡劣障礙1.4%,未特定型抑郁障礙為3.2%;在抑郁障礙患者中,有10%至15%的人最終可能死于自殺。我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,抑郁障礙患者占50%-70%。關注抑郁障礙,關愛抑郁障礙患者,科學防治,減少病情的波動和復發尤為重要。
初春之所以會出現各類精神障礙的復發高峰,除了與患者自身的生物學和心理狀態基礎有關,也和換季時氣溫波動較大,氣壓波動不穩定有關。這個時節容易引起大腦神經遞質分泌紊亂,如五羥色胺、去甲腎上腺素、多巴胺等分泌不平衡,從而導致疾病的復發。
出現這些情況 可能是又抑郁了
抑郁復發表現的癥狀不盡相同,有些表現為睡眠差,入睡困難、早醒、多夢;有些表現為精力下降、疲乏無力、頭暈、心悸;還有些表現為胃腸功能紊亂、食欲下降等。如果既往有抑郁障礙病史,出現上述情況,就要高度警惕復發的可能性,需要及時就診,尋求科學的診治。
抑郁障礙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諱疾忌醫。由于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,很多人遇到精神心理問題時都不愿意去診治,甚至選擇回避,從而導致延誤病情,錯過最佳治療時期。受抑郁障礙困擾的人群主要有工作壓力大、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人群,老年人群,圍產期或圍絕經期的女性,而近些年兒童和青少年日益嚴重的精神心理健康問題,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和醫學界的關注。
提高大眾對抑郁障礙的了解,增加對抑郁障礙患者的關愛,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預、足量足療程的藥物治療,都將有效降低抑郁障礙的復發幾率。